也许
听多了读书无用论
提起提升学历
你都忍不住冷笑: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,提升学历没啥用了。
你看
某个小区卖煎饼果子的月入好几万
某个小学毕业的在工地混几年如今都已经买了好几套房了。
村里某某同学只是初中毕业,自己创业如今都有好几百万了……
可是,他们的成功你能够复制吗?
机遇、时运、付出……
哪一样是你能够复制的?
卖煎饼你有过人的手艺吗?
工地搬砖你搬得动吗?你能够吃得那些苦吗?
他们背后付出的汗水你知道了多少?
是的
的确有不少学历不高却混得很成功的人。
但,但,但是
你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一点:概率和机遇。
还有背后付出的努力。
你正在陷入一个逻辑学上的谬论,即:幸存者偏差。
你眼中看到的只是学历低却能够成功的那极少一部分人,却看不到大部分学历低又没有获得成功的人。
为什么?
因为这些人被淹没在芸芸众生中,人们根本看不到,也想不起。
就像一些人说“偏方治大病”
某某偏方又治好了多少人。
可同样没治好的那部分人呢?
所谓幸存者偏差,“幸存者”这三个字就是造成偏差的原因。
许多不幸者可能已经永远失去了发言的机会。
幸存者传递的信息就是全部的信息,才会产生谬误。
郭德纲说的“谁活得久谁就是艺术家”,同样也是这个道理。
你能够看到的,只能够代表你能够看到的。
还有许多你看不到的,或许你看不到的才能更加的代表事情的真相。
和幸存者偏差相对的,还有一个是失败者变差。
比如你看到新闻说某某清华大学毕业的去卖猪肉了
某某名牌大学毕业的找不到工作长期陷入贫困……
于是,读书无用论,学历无用论就出现了。
其实,这种结论是不成立的。
这同样是概率问题
学历低能够成功的,是有,但概率很低。
有高学历混得很差的,也有,概率同样很低。
当你用统计学的方式去调查专科VS本科,在毕业10年后的差距有多大?
你就会知道:学历并非你想象中的那样没用。
如果以小众特征作为群体标签,就变成以偏概全,结论就失真,离真相就很远。
根据《2018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》:
每1万人,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只有1407人。
全国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,也只占全国人口的10%左右。
而拥有本科学历的人,10个人里面都还不到1个。
你随便打开一个招聘网,里面招聘的岗位大部分都有明确学历要求。
稍微大一点的企业,岗位要求都是本科学历以上。
如果你没有学历,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。
即使你能力不错,可你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呢?
学历是求职的敲门砖,这道门槛你输了,你就已经落后了大部分人。
为什么很多公司要求本科学历呢?
老板招人是想找到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的人才。
学历就是其中一个参考标准。
招人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,公司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个个去面试,只能通过设置一定的门槛去筛选。
比如学历要求、英语等级、工作经验多少年等等。
从某种程度来说,学历和个人能力没有直接的关联。
只有初高中学历却很牛的人一大把。
但从群体上看,学历高的人,优秀人才的比例更高。
所以,从更高学历的群体筛选,能够筛选出合适的员工几率更高。
三毛说:“没有根基的人,将来走任何一条路,都比那些基础深厚的人来得辛苦和单薄。”
提升学历,你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。
千里马常有,但伯乐少有。
有能力无法施展的人大有人在,芸芸众生中,不知道有多少有才华的人被埋没人群中,他们缺的就是被发现的机会。
也许你也是千里马,可如果被学历这道门槛拦住,就会少了很多被发现的机会,那就太可惜了。
是金子都会发光,有的时候真的未必。
人生如此的短暂,错过了某些机会,也许就真的没有机会了。
提升学历,用一本证书来夯实根基,用两三年时间为将来的二三十年铺路。
我想,对于任何一个成熟的具有长远目光的人来说,都是一笔无比划算的账。
推荐阅读:成考真的没有用?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考?真的有必要么?
推荐阅读:成考真的没有用?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考?真的有必要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