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很多人来说,高考是神圣的。
因为它意味着公平、公道。
但最近一段时间,有个话题热度高居不下。
这个话题就是:冒名顶替。
在6月10日,山东农家女孩陈春秀,在高考“落榜”后16年发现,自己的学籍在当初被人冒名顶替。
这个事情被曝光后,很快上了热搜。
随着热度越来越高,山东很快进行了调查。
结果出来了,却令人毛骨悚然。
媒体披露:在2018年-2019年,山东查出冒名顶替取得学历者高达242人。
被冒名顶替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。
细思极恐!
最近,还有另一个“细思极恐”的新闻:
“山东校长11岁儿子冒名顶替他人入公职”
这“够厉害的”,11岁就开始领国家工资了……
而且被冒名顶替的还是一名退伍军人。
在前一段时间,还有一个热点新闻:
往届生变应届生的“仝卓事件”
这些事件都有一个共性:都是“违规徇私”发展而来。
甚至著名主持人康辉当年都差点被顶替。
当年,康辉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是同样的优秀,高考后,他的第一志愿报考是中国传媒大学。
但他接到的却是天津商学院的通知书。
幸运的是,康辉的父亲打电话到了中传的招生办。
最后查到的消息却是:康辉的成绩根本没有被上报!
经过了几天的奔走,这才有惊无险。
可见,被“冒名顶替”由来已久,没有被发现的又有多少?
高考,一直被认为是神圣的、公平的、公道的,被称为“人生中最公平的事”。
无论你是何身份背景,都可以通过这一次机会,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,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白岩松在一次采访中,曾这样评价高考:
“当你没有官二代、富二代的光环,未来只有靠自己的打拼,高考之路,也算其中的一种。”
如果,连如此神圣的高考都被“黑幕”,那么成千上万的寒门学子的出路又在哪里呢?
近日,立法机关也在积极回应“前途的安全”,建议将“冒名顶替上学”入刑。
针对近期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多起冒名顶替上学问题,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期间,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中普遍建议在《刑法》修改中写入相应罪名,并加大量刑标准。
如今,又到了高考时候。
希望“冒名顶替”黑幕不再上演,每个努力的寒门学子都能求仁得仁,如愿以偿。